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新闻中心
行业新闻
协会动态
更多>>产业政策
·在中机企协七届四次理事会上的工
·专利资助
·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转发《关于
·关于第五批河北省新型工业化产业
·许科敏:国家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
·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全面合作的
·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十二五规划
更多>>联系我们

河北装备制造网

地址:石家庄市合作路81号

电话:031185869675(办)

邮箱:1318080586@qq.com

网址:http://www.hbjqx.com

邮编:050051

高管视野
推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
时间:2014/12/30 11:43:49 浏览:1659次
推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
2014-09-26中国机械管理网作者:李海昕

  中机企协七届二次理事会创新论坛之三:

推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

——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新经济下管理趋势与挑战

中机企协信息化专委会副秘书长 李海昕

  【编者按】“两化深度融合”是工信部今年力推的一件事,中机企协信息化专委会副秘书长、堆知(北京)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海昕女士,在8月30日中机企协“创新管理 转型发展”机械工业企业管理创新论坛上发表了《推动信息技术与企业管理的深度融合——中国机械工业企业新上管理趋势与挑战》的演讲。

  从管理来讲“两化融合”就是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,李海昕副秘书长指出,两化融合的前提基础是管理标准化,并通过信息化手段和工序将其固化;信息化平台应是一个整合的平台,否则,因信息化投资而获得的收益将是非常有限的。

  一、从三个问题入题

  对信息化工程来说,高层工作的挑战是什么?

  挑战的本质又是什么?

  为什么我们决定做信息化,但是高层工作者非常不放心?

  这是三个与信息化实施密切相关的问题。

  1. 高层工作的挑战是什么?

  从企业的规模来说,不同规模的企业面临的管理问题不一样,或者说需要规划的问题不一样。对于大公司来说,重要的是要维持价值;而对于小公司来说,重要的是追求成长。从管理来说其实包括两个部分,经营目标一个是要通过科技能力去提升竞争力,还有一个就是管理的问题,也就是真正做到“两化融合”。

  2. 高层工作挑战的本质是什么?

  通过信息化去做管理的两化融合,其实是挑战本质。现在企业里现存的管理问题表面上看是人员的问题,其实更重要的是结构问题。如果你的结构不对,人再优秀也是没有用的。再继续深入,结构之上是整体企业能力的问题,这是在现有手段下发现高层发现的问题。

  信息化之后面临的新挑战,一般情况是:系统不好用、功能不全等,表现出来是技术问题。继续深入,是know-how的问题,就是知识量够不够足以支撑对系统的了解;再往深又回到人员问题,往往一个系统实施不成功,是因为在实施过程中,企业内部有人员阻碍,这种现象在国有企业特别明显。

  3. 为什么不放心?

  10多年前美国一项调查数据显示,一般美国的企业IT支出为营业额的1.4%;如果真正做到两化融合,会让客户更满意,回报率是3%到6%。这个投资其实是非常划算的。

  国家两化融合推进专委会的专家也指出,两化融合真正起到效益一定是整体产业链完整的融合。如果想真正做到“融合”,需要一系列行动。首先要训练人员,高、中、低层都要训练;然后要找到适用的IT系统,特别是管理IT系统一定不能盲目冒进,适用的才是有效的;最后要持续做自我更新,才能不断提升。

  二、经营的演变趋势

  “凡是不把未来考虑在内的……必将会被未来所覆没。”(英国历史学家汤恩比)。

  经营是管理的目的,了解经营的趋势才能设计正确的管理架构与程序。李海昕副秘书长从近30年的经营演变开始论述,新环境下怎样深度融合信息化提升企业管理水平?

  以台湾为例:

  1970年~1980年,台湾是手工作业来做管理,其间他们在做两件事情:一个是效率,一个是IE工程;

  1980年~1990年做职能的计算机化,其间做的是效能和JIT,中国企业大多数仍在这个阶段;

  1990年台湾开始做内部ERP整合,如果没有把生产、研发、销售、采购全部纳入到一起应用,ERP只能算作是职能的计算机化;

  2000年台湾企业开始做供应链整合,而今天中国做供应链整合的企业仍为数不多。

  近10年,中国IT技术发展非常迅猛,从最初的局域网络,到管理软件,到非整合的管理软件,到电子商务,再到自动化,都在做,很多企业在说做“智能化工厂”。但是管理发展相对滞后,部分企业仍用计划经济下的计划管理,订单管理、精益管理等先进模式仍处在学习模仿阶段;大部分企业缺少经营运转最核心的两个部门:生产管理和物控。管理为经营服务,信息为管理服务,所以很多中国企业的信息化失败了。

  1. 7个关键教训

  中国没有经历工业化的洗礼,作为企业,需要补上一些“基础课程”,从头开始积累内部经验和能力。下面7个教训,可以有效缩短“补课”时间。

  整体观(Holism);

  产业生态(Ecology);

  协作(Collaboration);

  速度(Speed);

  因特网(Internet);

  脑力(Brain-power);

  专精(Core competence)。

  对中国企业而言,需要强调3点:其一是整体观,也就是要有系统观念;其二是协作,“人人成为经营者”正是用中国人的作业方式和个性调整了协作模式,才让效益提高、管理提升;其三是专精,要有“踏踏实实,‘板凳宁做10年冷’的持续改进精神”才能成功。

  2. 未来经营管理的挑战

  第一,规模化与复杂化的挑战。

图  成本曲线

  当企业规模扩大时,为了让管理更到位,会不断拆分工作细节,此时单位成本会因拆分工作细节而降低。但是,有一个反曲点,拆到一定的时候就会反弹,也就是说加的人越多工作效率就越低。信息化手段的应用,是让管理专业化而管理成本不会反弹的唯一途径。

  上信息化系统,人员减少,就表示系统成功了。国外几万人工厂的销售部门,销售助理不超过10人。而中国多数企业,上系统第一件事是加人,因为没有相对应的信息处理的岗位,可见信息化基础很薄弱。所以企业上信息化的时候,不要先急着减人,第一步加人,之后才会减人。

  第二,对管理技术的挑战。“两化融合”首先是信息化与管理的融合,要引进信息技术来强化和提升管理,对现有管理技术形成挑战。企业管理应有整体观,寻求总成本降低的管理模式,而不片面追求某环节成本的降低。

  第三,对信息技术的挑战。信息化包括对内和对外的信息化管理,要求信息技术能够适应企业管理的要求,要与管理流程及人才相匹配。

  三、信息化专委会的价值主张

  企业管理新趋势首先是规模的扩大化,面对这样的挑战,信息化专委会主要打算做几件事:

  第一,要解决很多企业已经上了系统,但是会抱怨的事情。比如,系统不良,而非人员能力。类似问题的发生,其实质是知识过时或决策低劣引起的,需要系统分析,掌握全局。有一家企业,因为上了系统,企业发生很多问题,后来发现,不是因为上了系统企业才发生这些问题,而是因为上了系统才看到企业有这些问题。

  第二,专委会希望在未来的工作里,帮助企业补充或者提升信息化和企业管理的深入融合。希望企业去做管理复杂度的减法,比如说简化和信息化。变动的问题没有绝对不变的答案,复杂的问题也没有简单易行的答案,这个是要深入考虑和沟通的。

  四、青岛征和信息化案例

  青岛征和“人人成为经营者”管理项目过程中发现,想让“经营者”项目上线成功,要看基础打得好不好。

图  青岛征和信息化项目

  征和已经通过ISO9000,产品市场占有率非常高,即便在这样的基础上,仍然用了5个月的时间做整合基础资料、全面业务调研、建立BOM标准的工作。获得的成果是他们有百万级的产品编码,而且有非常复杂的工艺路线,这都是对现场管理的一个控制,多变的基础数据。项目实施中,把这些全部标准化了,然后去做精细的产品定价,最后对应到最小化的经营体。

  这些都是项目涉及的工作,似乎跟信息化没有关系,但这才是信息化成功最重要的基础。所以说,未来企业实施信息化,实质是帮助企业把基础作业标准化,并且用工序固化下,这也是“两化融合”以及管理技术和信息技术融合最根本的核心所在。


冀ICP备12008941号-1
版权所有:河北装备制造网会 石家庄网站建设河北供求网 河北名企网荣誉企业-河北企业名录已收录